论文模板

.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蔡**  苏**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新媒体语境中舆论传播变革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要在坚持导向性、人文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长效机制,牢固掌握新媒体语境中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8)04-0000-0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基本方针、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遵循。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加凸显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更多的是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新媒体已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强势媒体,网络技术已构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2]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斗的重点场域。高校师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其思想意识的安全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传播变革,客观分析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牢掌握高校这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扩大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受众面。新媒体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其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迅捷性和海量化的特点,这就为各种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平台。当下,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和推广使用,手机持有者不仅成了信息的接收者,而且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深深地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他们也很乐意从新媒体上获得信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具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高校的意识形态管理中,如果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一些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扩大意识形态教育的受众面,提高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2. 新媒体提高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时效性。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特点,为提高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时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撑。现在高校师生几乎人人都拥有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他们不仅可以即时获得当下所发生的热点事件,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使各地的时事热点和重要事件都能够进行及时和多向传播。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管理工作者来讲,可以利用新媒体迅速地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正确的具有引导作用的见解和观点,做到先入为主,防止一些错误言论先行误导高校师生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可见,新媒体在提高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时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 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针对性。首先,新媒体利用其图、文、声、像以及视频技术等手段,可以使信息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为高校师生所接受。其次,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特点,可以使高校宣传工作者更加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开展具体化的教育引导工作,使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鼓励广大高校师生积极利用新媒体就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鼓励大学生就这些热点问题发表评论,这样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具有政治亲和力和语境感染力,这无疑可以极大提高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带来的挑战

  1.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更加明显。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能够利用新媒体,在网上大肆传播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泛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在新媒体空间的传播,使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更有甚者在新媒体空间宣传“社会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错误论”,严重干扰和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面临挑战。“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信息殖民主义、敌对势力网络渗透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的威胁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和控制能力受到严峻挑战。”[3]由于高校学生尚处在思想观念不稳定和辨别力不强的阶段,对网上错误言论的鉴别力不够,一旦被这些错误言论所蛊惑,就有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动摇,使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2. 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方式带来复杂的挑战。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正是由于其有趣的内容、生活休闲的语言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吸引了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传统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没有及时有效适应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从而暴露出许多不足。比如,在传统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中,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而且大多也是枯燥的理论教育,从书本到书本,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很难吸引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又比如,在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宣传报道的都是高校的大型活动,或者是高校的会议、领导的讲话等,忽视了大学生在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导致宣传教育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

  3.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世界各地的信息可以迅速地进行传播扩散,使得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蜂拥而至,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巨大的冲击,致使一些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崇拜西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甚至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努力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刻意将自己的观念不足和制度硬伤隐藏起来,只宣扬西方优越的方面,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打造成“普世价值”观念,把自己国家的制度塑造成一个最完美的制度,使得一些师生对西方价值观念和制度产生盲目崇拜。“在网络虚拟空间,这种‘深不可测的观念世界和意识世界’,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主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4]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就曾明确强调,“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即电子平台、信息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对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英国政治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把互联网视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新媒体视为其进行文化侵略的核心载体,这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二、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5]高校意识形态是我国意识形态格局中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事关党、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与长远发展,对其战略意义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对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有清醒的理性认知与科学判断。

  (一)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干扰和破坏。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用各种手段来西化、分裂和瓦解中国,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宣扬自己所谓的“普世价值”,来征服我国人民特别是思想比较活跃的高校学生,使他们丧失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信仰,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根基。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猛烈,手段更加隐蔽,渠道更加多样,严重地干扰了高校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观念型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6]为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长久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7]因此,加强新媒体语境中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自信”,这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根本性战略意义。

  (二)应对新媒体语境中舆论传播变革的战略举措

  当下,新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了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引发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的历史性变革。对于思想活跃、生活前卫的高校学生来说,新媒体所具有的生活化、休闲化和多样化的内容也让现在高校的大学生爱不释手,而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快捷性的特点也让他们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面对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应战的心态和相对成熟的顶层设计,仍然与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来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就会使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举步维艰。相反,如果能够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以一种积极应战的心态建立起长效机制,灵活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创建一个科学有序、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在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域中赢得主导权和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必然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此而言,建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发展,对于开创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新局面具有传播战略意义。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入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必须承受,文明发展出现的代价必须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一些人乘机利新媒体散布消极腐朽的思想,比如重物质享受,轻理想信念;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这些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广泛传播,严重干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应该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实现“中国梦”继承者;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做实现“中国梦”奋进者;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国际比较认识中国特色,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自信”,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勇做实现“中国梦”开拓者。可见,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能够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人才战略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是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工程。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遵循正确的意识形态管理原则,努力构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导向性原则。统治阶级的思想始终都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任何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一元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不移地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就是导向性原则的基本内涵。导向性原则不仅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要求坚持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持高校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服务的价值追求。

  2. 人文性原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是具有知识和情感的具体的、现实的人,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坚持人文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意识形态,这在主观上也要求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坚持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在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中,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价值关怀,关注大学生的生活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开发大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管理的理想目标,把回归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作为管理的发展取向,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和重点内容,把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作为管理的重要任务,从而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系统性原则。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涉及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多种要素,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涉及到高校内部党、政、学、团等各个组织部门,涉及到教学、科研、实践、服务、文化的各个环节。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经济性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大的管理合力,必须坚持系统管理的原则。系统管理要求正确处理各种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人与人、人与媒体、媒体与媒体、局部与整体、现实与虚拟等多重关系,综合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和管理手段,形成各种管理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保障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健康、顺利、有序地发展。

  4. 科学性原则。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意识形态教育和受教育者思想意识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首先,要尊重意识形态发展的特殊规律,在坚持意识形态历史继承性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其发展的不平衡,同时注意各种意识形态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反作用。其次,要尊重意识形态教育规律,按照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内在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入脑入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最后,要尊重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和成长规律,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5. 创新性原则。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新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最新传播技术,其本身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的事物。所以,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网络媒介应用与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深度耦合,使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创新性原则,就要推进工作思路创新,改变传统管理的单项性不足,探索多项互动的治理模式;就要推进管理内容创新,把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内容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就要推进形式创新,探索适应新媒体特点的丰富多样的管理形式;就要推进管理手段创新,促使各种媒体融合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必须构建起由“思想引领机制、阵地坚守机制、协同配合机制、舆论引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长效机制。

  1. 思想引领机制。当前,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握意识形态“战场”的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诋毁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其他意识形态内容的言论。为此,我们要在多元化的思想言论中来唱响主旋律,引领思想潮流,传播正能量。首先,用十八大以来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突出思想引导的导向性。其次,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升思想引领的时代性。再次,应该通过开展讲座、征文、比赛等虚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到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全过程,增强思想引领的亲和性。最后,应该在高校的校园网上建立一个“信息壁垒”,把那些极端的、错误的意识形态阻隔在校园之外,不给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和机会,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干净安全的传播生态。

  2. 阵地坚守机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我们必须始终牢牢坚守这一主阵地。首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进行思想宣传的时候,要兼顾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够不管学生的思想状态、兴趣爱好,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应该改变以往理论宣传“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多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对理论进行辩论,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提升自己的认同感。最后,课堂教学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化解思想困惑。同时,我们要把高校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校园文化场所、各种就业培训部门等阵地建设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把这些实现空间的意识形态阵地和新媒体空间的意识形阵地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阵地的覆盖面。

  3. 协同配合机制。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不仅受校园环境影响,而且还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管理”理念,整合家庭力量、学校力量、社会力量,形成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协同配合的大格局。在进行具体的意识形态管理时,要健全地方党委抓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高校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联系高校等机制。高校内部也要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配合的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具体的管理主体方面,要提高高校行政人员、教学人员和后勤人员育人的主体性,形成各种主体力量协同配合的全员育人机制。

  4. 舆论引导机制。舆论宣传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党委应该把舆论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高校群众增强思想定力、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的先进设备,如多媒体、电视、LED屏等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在高校营造出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其次,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专家和学者,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知名教授、各级党组织的书记以及各级团学工作的负责人,这些人在学生群体中有比较权威的话语权,他们对一些突发事件的言论和观点,将会影响一批学生的舆论倾向,引领一些突发事件在学生群体中的舆论走向。最后,要加强对各种舆论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防止不良甚至反动舆论信息的侵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传播阵地的制高点,大力推进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在各种舆论空间传播正能量。

  5. 队伍保障机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高校必须将组建一支乐于做意识形态工作、勇于做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师队伍作为政治责任常抓不懈。第一,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宏观领导和统筹安排,制定高校意识形态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其次,要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处于高校中的主导性地位。最后,要培养一些具有马克思主义较高素养的学者型宣讲人员,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把高校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来。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

[3]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2).

[4]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

[5]刘永志.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

[6]王金玲.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理论界,2014(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路径研究”(12XKS04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语境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创新研究”(16YB074)。

作者简介:蔡**(1966- ),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苏**(1969- ),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 Ideology Management in New Media Era

 

***  ***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D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the ide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and also faces complex and severe challeng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is the urgent need that maintai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is a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e change of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new media context,and is also the realistic need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we should constru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new media era,firmly master the rights of leadership,initiative and speech of college id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on the basis of insis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guidance, humanism,scientific,systematic,innovativeness.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y, management, long-term mech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