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5 01 v.46 24-28
朱汉民《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的张载及其关学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约文献辑考及乡约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建构研究”(20 ZD033)
邮箱(Email):
DOI: 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08
中文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朱汉民在宋明理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是学界所公认的。近读他在《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以下简称“朱著”)第二编第三章[1]160—182关于“张载及其关学”研究,觉其有独到之处,有一些“点”是我没有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颇受启发。汉民既把张载及关学研究放在整个宋明理学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但又不是一般地泛论,而是立足于张载个案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管窥,以示其功力。

关键词(KeyWords):
参考文献 [1]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M].张岂之,主编.朱汉民,分卷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学智.关学思想史(增订本)[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
[3]谢元范.张横渠的哲学[J].光华期刊,1929(4).
[4]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0册[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2.
[5]姚步康.张横渠之神化论[J].小雅,1930(3).
[6]陈俊民.张载哲学思想及其关学学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
[7]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上[M].侯外庐,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45.
[8]张岂之.关学文库总序[M]//张载.张子全书.林乐昌,编校.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总序2.
[9]曹冷泉.关学概论[J].西北文化月刊,1941(3).
[10]冯从吾.关学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1]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8.
[12]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108.
[13]沈锡荣.沈杏卿重刊《槲叶集》序[M]//常新.李柏评传.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200.
(1)这三方面的原因有:第一,张载居于陕西西府凤翔一隅,毕竟较为闭塞,加之又“素为隐者”,所以“学者未知信也”。第二,当时张载“以礼教为学者倡”,而周围的年轻人因习俗所蔽,不易接受,加之那些“才俊”有能力者往往急功近利,追求功名;而那些“昏塞”者又难于理解,所以导致“寂寥无有和者”的境况。第三,如清人朱寿朋所说,“惜张子隐居独处,莫为羽翼,其书又词奥义微,末学未易窥其涯涘,故道不甚显。”(《东华续录》)(参见刘学智:《关学思想史》(增订本),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第67页)

基本信息:

DOI: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08

中图分类号:B244.4

引用信息:

[1]刘学智.朱汉民《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的张载及其关学研究[J].云梦学刊,2025,46(01):24-28.DOI: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08.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约文献辑考及乡约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建构研究”(20 ZD033)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