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 v.46 118-124
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的逻辑再造与行动实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一主线双驱动四融合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HNJG-2022-029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创新研究”(ND247895)
邮箱(Email):
DOI:
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11
中文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
摘要(Abstract):
智慧教育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创新动力,通过跨时空、跨组织、跨模态的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变革。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资源赋能教学内容、平台赋能教学项目以及数据赋能教育治理,构建了灵活创新、个性鲜明的新媒体专业育人生态网络。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包括视频场景下的智慧环境、人机协同的培养模式、多元主体的教育治理、开放化的数据生态管理,应从创新驱动、治理驱动、整合驱动等多个维度重塑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的新范式与新格局。
关键词(KeyWords):
短视频工厂;智能技术;新媒体人才;教育生态
43 | 0 | 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刘恩睿.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2(1):16—23,62.
[2]傅绪荣,魏新东,汪凤炎.智慧教育的反思与建议:发展的视角[J].阅江学刊,2023(3):133—147,175.
[3]祝智庭,彭红超.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之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8.
[4]周继良.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3):197—204,213.
[5]邓桂英,李晏新闻,陈京军.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价值意蕴、潜在挑战与纾解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3(4):38—47.
[6]侯君,李千目.信息技术与治理双向赋能高校教学:从填平“数字鸿沟”到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J].中国大学教学,2022(5):43—50.
[7]徐晔,黄尧.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J].宁夏社会科学,2019(3):139—145.
[8]袁利平,林琳.高等教育技术治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江苏高教,2022(7):1—11.
[9]祝智庭,韩中美,黄昌勤.教育人工智能(eAI):人本人工智能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5—15.
[10]刘金松.数据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工具转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39—45.
[11]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12]刘国买,何谐,李宁,等.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62—66,98.
[13]刘红霞,李士平,姜强,等.智能技术赋能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转型、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4):105—112.
[14]李博,周萍.数据治理赋能高校“四新”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践阻塞与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23(6):57—62.
[15]刘献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变革探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1):24—32.
[2]傅绪荣,魏新东,汪凤炎.智慧教育的反思与建议:发展的视角[J].阅江学刊,2023(3):133—147,175.
[3]祝智庭,彭红超.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之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8.
[4]周继良.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3):197—204,213.
[5]邓桂英,李晏新闻,陈京军.元宇宙赋能高等教育:价值意蕴、潜在挑战与纾解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3(4):38—47.
[6]侯君,李千目.信息技术与治理双向赋能高校教学:从填平“数字鸿沟”到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J].中国大学教学,2022(5):43—50.
[7]徐晔,黄尧.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J].宁夏社会科学,2019(3):139—145.
[8]袁利平,林琳.高等教育技术治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江苏高教,2022(7):1—11.
[9]祝智庭,韩中美,黄昌勤.教育人工智能(eAI):人本人工智能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5—15.
[10]刘金松.数据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工具转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39—45.
[11]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12]刘国买,何谐,李宁,等.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62—66,98.
[13]刘红霞,李士平,姜强,等.智能技术赋能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转型、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4):105—112.
[14]李博,周萍.数据治理赋能高校“四新”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践阻塞与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23(6):57—62.
[15]刘献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变革探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1):24—32.
基本信息:
DOI: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11
中图分类号:G206-4;G642
引用信息:
[1]张世英,周孟杰.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的逻辑再造与行动实践[J].云梦学刊,2025,46(01):118-124.DOI:10.16740/j.cnki.cn43-1240/c.2025.01.011.
基金信息: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一主线双驱动四融合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HNJG-2022-029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创新研究”(ND24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