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洁;成吉;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软资源,在展现大国、大党风范,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要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出发,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这要求充分发挥政党主体作用,构筑执政根基,回应“人民之问”,向国际社会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色和内在形象;应注重优化对外话语表达,转变话语叙事风格,搭建国际话语平台,推动执政党话语内容的有效转换,以增强国际公众对党的形象认同;强化国际舆论引导,促进政党形象传播,以实际行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主张,向世界建构一个真实、立体的国际大党形象。
2025年04期 v.46;No.234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于洋;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其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自身系统的完备程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绝非割裂的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和社会大系统之间呈现出相互作用、动态平衡的复杂关系。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层次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还表现为各层次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与整体功能。从社会运行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中观、宏观和国际层面环境进行优化,不仅打破了对环境的机械性认知,还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具备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以及社会大系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
2025年04期 v.46;No.234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曾祥明;王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当前,各地均在不同维度探索新乡贤乡村振兴的身份自觉实现路径,以充分激活新乡贤振兴乡村的内在潜力。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显著的多维价值,对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及生态振兴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研究表明,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仍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制度规范缺乏长效性、文化认同存在疏离感、资源投入配置不充分、参与期待存在认知偏差,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释放。因此,需从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立法保障体系完善、政策制度创新、文化认同培育、物质资源供给等层面入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健全法治框架、优化制度设计、弘扬乡贤文化、加强资源统筹,逐步突破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推动乡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6;No.234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