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03 v.31;No.143 152-155
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传播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8JC860017)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Abstract):
"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已有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媒介内容中的刻板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原因及其效果、刻板印象的突破和"反用"、具体媒介工作流程中的刻板印象。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刻板印象与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似存在如下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什么是"刻板印象"的界定有待廓清与统一。仅从媒介内容归纳刻板印象的内容,多少有误用概念之嫌,既不能全面揭示特定时段中刻板印象的内涵,也无助于深入探索媒介与刻板印象的复杂关系。于是,如何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刻板印象与媒介的复杂关系,也就成了当前另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刻板印象;;媒介内容;;大众传播
6,159 | 97 | 4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卜卫:《中国大陆媒介与性别/妇女研究回顾与分析(1995-2005)》,见《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3卷第4期,第86页。
[2]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3]冯媛:《解析表象——关于八家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见:金一虹、刘伯红:《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陈丹、王豪:《女性媒体,打造自己的“半边天”——我国女性媒介存在问题及建议》,见《科学教育》2007年12月号,第119-120页。
[5]赵新艳:《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误区探微》,见《新闻传播》2005年第5期,28-29页。
[6]康初莹:《电视广告中人物角色表现的刻板印象调查》,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78-82页。
[7]夏倩芳、张明新:《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见《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4卷第2期,第29-41页。
[8]孟庆红:《浅析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再现与刻板印象》,见《东南传播》2007年第4期,第17-18页。
[9]单晓红:《报纸传播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见《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月号,第45-49页。
[10][18][19]李翠敏、边微、吴萌荫:《浅析刻板印象在广告中运用》,见《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0月,第131页。
[11]吴廷俊、郑玥:《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见《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第68-70页;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12]刘兰珍、饶德江:《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见《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368-373页;李爱芹:《女性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现象研究》,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月号,第35-38页;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13]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17]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见《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第194页。
[15]康初莹:《刻板印象与电视广告》,见《现代广告》2007年第11期(上半月),第34-35页。
[16]孔令顺:《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两个向度》,见《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25-28页。
[20]崔艳:《再就业女性的媒体镜像——以央视〈半边天〉栏目为例》,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64-65页。
[21]王艳:《表征变迁、大众传播与改写中的刻板印象》,见《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第125-127页。
[22]金一虹:《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看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一项有关传媒与妇女参政的实证研究》,见《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2期,第22页。
[23]赵敏:《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见《新闻前哨》2008年第8期,第66-67页。
[24]刘汉俊:《人物报道:如何利用与削减受众“刻板印象”》,见《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第14-15期。
[25]李国英:《传媒语言歧视现象及成因》,见《学习月刊》2007年第6期(下半月),第34-35页。
[26]王静:《试论记者认知中的刻板印象》,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108-112页。
[27]王静:《试论记者认知中的刻板印象》,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108-112页;赵敏:《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见《新闻前哨》2008年第8期,第66-67页;陈建胜:《新闻传媒: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见《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第28-31页;裴立新:《报纸副刊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见《新闻采编》2000年第6期,第11-12页。
[28]邓曦:《经济报道中“成功人士”形象的刻板印象再现》,见《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3月号,第70页。转引自(美)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132页。
[29]钱凤莲、唐德根:《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与大众传播》,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12页。
[30]李凤兰、郑晓边:《人际认知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见《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5页。
[2]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3]冯媛:《解析表象——关于八家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见:金一虹、刘伯红:《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陈丹、王豪:《女性媒体,打造自己的“半边天”——我国女性媒介存在问题及建议》,见《科学教育》2007年12月号,第119-120页。
[5]赵新艳:《广告中的性别表现误区探微》,见《新闻传播》2005年第5期,28-29页。
[6]康初莹:《电视广告中人物角色表现的刻板印象调查》,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78-82页。
[7]夏倩芳、张明新:《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见《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4卷第2期,第29-41页。
[8]孟庆红:《浅析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再现与刻板印象》,见《东南传播》2007年第4期,第17-18页。
[9]单晓红:《报纸传播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见《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月号,第45-49页。
[10][18][19]李翠敏、边微、吴萌荫:《浅析刻板印象在广告中运用》,见《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0月,第131页。
[11]吴廷俊、郑玥:《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见《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第68-70页;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12]刘兰珍、饶德江:《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见《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368-373页;李爱芹:《女性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现象研究》,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月号,第35-38页;邹琰:《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第114-118页。
[13]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17]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见《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第194页。
[15]康初莹:《刻板印象与电视广告》,见《现代广告》2007年第11期(上半月),第34-35页。
[16]孔令顺:《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两个向度》,见《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25-28页。
[20]崔艳:《再就业女性的媒体镜像——以央视〈半边天〉栏目为例》,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64-65页。
[21]王艳:《表征变迁、大众传播与改写中的刻板印象》,见《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第125-127页。
[22]金一虹:《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看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一项有关传媒与妇女参政的实证研究》,见《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2期,第22页。
[23]赵敏:《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见《新闻前哨》2008年第8期,第66-67页。
[24]刘汉俊:《人物报道:如何利用与削减受众“刻板印象”》,见《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第14-15期。
[25]李国英:《传媒语言歧视现象及成因》,见《学习月刊》2007年第6期(下半月),第34-35页。
[26]王静:《试论记者认知中的刻板印象》,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108-112页。
[27]王静:《试论记者认知中的刻板印象》,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108-112页;赵敏:《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见《新闻前哨》2008年第8期,第66-67页;陈建胜:《新闻传媒: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见《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第28-31页;裴立新:《报纸副刊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见《新闻采编》2000年第6期,第11-12页。
[28]邓曦:《经济报道中“成功人士”形象的刻板印象再现》,见《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3月号,第70页。转引自(美)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132页。
[29]钱凤莲、唐德根:《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与大众传播》,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12页。
[30]李凤兰、郑晓边:《人际认知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见《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5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210
引用信息:
[1]汪露.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0,31(03):152-155.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传播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8JC86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