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
新闻工作应秉持的道德理性
易璐;新闻工作要健康地开展,除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得秉持一定的道德理性。新闻工作应秉持的道德理性至少包括党性为先、公益为重、仁爱为怀、诚信为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闻工作的道德理性体系,为新闻工作朝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稳步推进提供伦理支撑。
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着力重点与实现机制
曾祥君;廖霞;新质生产力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科技成果运用的转化枢纽和产业科技人才的孵化基地。有为才有位,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以学科交互融合提升学科贡献度,激活教师成果转化的创造力,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人才为着力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从实现机制上,需与政府协同构建顶层统筹机制,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协作打造“科联体”组织体系,与企业协调完善合作运行框架。
基于概念阐释的法家“非道德”英译考辨
肖薇;刘妍;法家之“非道德”概念存在amoral与immoral两大主流译法,且二者时有混用。“非道德”实际是对法家道德观特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指向法家“政治独立于道德”的现实主义特质,其逻辑基点是外在规训导向内在养德,实操路径是去德存法、由法而俗,终极要义是以刑弼德、富国强民。基于这一阐释路径,并结合译词结构、义素及跨语应用情况看,immoral与原词基构成反义,意指品行不良,常用于道德谴责和伦理批判;amoral不构成原词基的对立面,既可表示伦理层面的道德缺失,也可表达形而上超乎道德的价值信仰,还可指涉形而下无关道德的治理路径和政治秩序,故而更契合“非道德”概念内涵。基于阐释的概念翻译和翻译批评关乎中华传统文化的域外交流,是文化精准传达的重要一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曾天雄;王建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和独特哲学思想的国家,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现代化难题”,通过传统智慧的启迪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在历久弥新中得到赓续与拓新,在时代变迁中得到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